当前位置:首页 >  进口  > 正文

管涛:汇率波动越难预测,企业越该强化风险中心意识,不要去猜涨或跌

时间:2023-08-19 01:24:30     来源:睿见Economy


【资料图】

8月16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京举办第三届“智荟中欧·北京论坛”。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作为首场圆桌论坛的嘉宾,参与了以“全球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为主题的探讨。

管涛指出,研究产业链、供应链变迁背景下中国地位的变化,数据应用口径很关键。他援引了两个关键数据,一个是国家外汇局上半年国际收支数据,另一个是商务部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数据。前者显示上半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负债增幅降至49亿美元,同比去年缩小了87%;而后者显示二季度实际利用外资还有627亿美元的规模,同比上升58%。

管涛认为,应以商务部口径作为主要参考,以国际收支口径作为辅助。如按商务部口径,直到2022年,中国不论是FDI(外商直接投资)还是ODI(对外直接投资)的全球流量占比,都和疫情前五年均值相比有所上升,这说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对中国的初期影响不太大,是否会随时间推移逐步显现,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在管涛看来,现在汇率的波动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难预测。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强化风险中心意识,不要去猜汇率涨或跌,而要对汇率波动进行对冲。汇率对冲有不同的产品,在不同的形势下也有不同的对冲策略,应该由专家和专业机构根据企业的风险偏好提供服务。

管涛说,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是有利的,因为相对于东盟等小型开放经济体来讲,中国不论在市场规模还是金融方面都具有相对的优势。

他举例说,当年日美经贸摩擦,日本不得不进行产业转移,对东南亚进行投资,包括对于中国进行投资,通过中国和东南亚组装再生产,再向美国销售,出现了贸易差额的转移。而目前中国也面临此种情况,对东盟还有其他亚非拉国家进行投资。人民币从这个意义来讲是占优货币,“大概率如果市场选择,人民币会是一个相对可靠的货币,不论是币值稳定还是后面的投资价值。因为中国金融市场比较大,可投资的选择比较多,流动性相对好”。

管涛表示,对中国来说,产业转移是倒逼我们增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机。抓住对东盟和其他亚非拉国家的投资机遇,也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机遇。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标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