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成都市校合作“新朋友”跑出创新加速度

时间:2023-08-19 19:03:10     来源:金台资讯

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路上同时发力,少不了拥有高水平技术供给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创新平台。成都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共建的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正是“双发力”的“主力军”。

去年7月,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北京理工大学签署共建创新装备研究院合作协议,“朋友圈”再扩大。一年过去,这个“新朋友”已在蓉搭建起3个创新平台,聚集了10余个科研项目,跑出了创新加速度。


(相关资料图)

结合西南地区特点

加快成果转化应用

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地方,一些细微的地表形变可能预示着巨大的自然灾害。用科技创新成果,提高对山体滑坡、崩塌等灾害预警监测效率,将大大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创新装备研究院干涉测量实验室产品总监邓红介绍,团队研发的新型边坡形变监测雷达采用了国际领先的MIMO-SAR雷达技术和差分干涉测量技术,不仅看得远,还看得细——在最远4公里内,可对监测区域内的各类边坡表面微小变化进行非接触式、精细化监测,监测精度能够达到0.1毫米,相当于2根头发丝的直径。

除了在监测地灾领域,智能交通也是研究院主要方向之一。“毫米波雷达相当于物联网时代的‘耳朵’和‘眼睛’,除了在大家熟知的自动驾驶领域大有可为外,也可以用于日常交通管控,助力交通通行效率提升,加强城市交通大数据管理。”研究院智能网联实验室主任刘维维强调,相较于传统单视觉检测手段易受天气影响的缺点,毫米波有更强的穿透能力,其感知性能不受雨、雪、雾、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能够满足交通全天时、全天候工作要求,可谓“火眼金睛”。

“目前,我们的产品已应用在成都西博城部分道路以及河北部分高速公路。”在刘维维看来,加快成果转化应用,也将为团队后续技术迭代升级指明新方向。

需求与技术相结合

市校合作走向深入

2个项目团队成果加快转化落地的背后,正是研究院一年来快速发展的缩影。院士领衔、团队落地……依托北京理工大学3个院士团队,研究院已搭建了毫米波、空天遥感、干涉测量3个创新平台和研究生培养基地,并引聚10余个创新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实现多项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和企业孵化。

“我们的10余个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都是‘精挑细选’的,都与成都、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相关。”研究院副院长封钦柱强调,让优势学科与本地需求有机契合,并为之服务,开展技术攻关与技术示范,可以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只有需求与技术两者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推动市校合作走向深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今年9月研究院建设的北京理工大学四川研究生培养基地将迎来第一批学生,并将聚焦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持续发力。“成都是一座开放包容、有创新活力的城市,我们能直观感受到成都创新环境和创新生态越来越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创新的氛围和产业环境有了,高层次人才来蓉意愿都很强,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封钦柱说道。(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标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