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会燕 廖海琳 记者 刘盾)学前教育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依托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全方位实施非遗德育课程,建设政府—高校—社会—幼儿园(G-U-S-K)“四位一体”的综合联动机制。禅城区通过充分挖掘“本土的+中国的+世界的”非遗文化资源,建立科学系统的区域非遗德育课程体系,为学前儿童的成长营造了积极的整体环境和良好的教育生态。
如何充分调动、利用好各方资源,使政府、高校、社会与幼儿园发挥好各环节的优势,让非遗德育落实落细?禅城区精准布局学前教育非遗德育“行军图”,打造文教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该区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和资金支持;高校负责在学前教育理论及非遗文化实操层面给予专业指导,助力非遗德育课程科学实施、有效落地。
非遗中心、博物馆等,则主要为课程实施提供资源和活动支持,并宣传推广德育课程相关成果,其中还包括为幼儿园授牌、提供专业指导与场地支持等,扩大非遗德育的覆盖面,提升影响力。据悉,通过非遗德育课程,分期分批寻访各类场馆的师生家长目前已达8万人次。而作为课程的实施主体,幼儿园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负责非遗德育课程的具体实施与研究。
在禅城区委、区政府的支持指导下,禅城区教育局开启了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探索之路。该区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多措并举,实现了全区140所幼儿园共同发展。早在2013年,随着办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和“一级办学、一级管理”发展格局的推进,禅城区率先、全面组建了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
在禅城区,每个幼儿园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课程或理念内涵,跨片区自主选择更“对口”的领衔园,加入“菜单式”定制的共同体,扬长项、补短板。在禅城区“自主式”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下,幼儿园齐头并进,凝成了一股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如今,在“名园”带“民园”的辐射效应下,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实现了管理经验共享、办园行为互促、优秀资源互派、教科研工作互动等,推进了全区幼儿园结对组团、合作共赢、高质发展、整体提升,使“弱的变好,强的更优”。
2022年,禅城区联合区教育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幼儿园、博物馆等,跨界举办了一场以“童趣非遗”为主题的幼儿园“非遗”作品成果展。334份教师及幼儿的“非遗”作品在博物馆展出,博物馆成为家园社协同育人的特殊场域,其形成的“全社会教育力”对“非遗”特色课程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作用和影响。未来,禅城区将进一步积极推动家庭参与课程建设,打破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围墙”,构建“共生共学、和谐统一”的学习共同体。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