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随手输入几个关键词,一幅精美的画作就能在顷刻之间生成;只需设置好响应的指令,从撰写脚本到剪辑视频,甚至创作音乐都能“丝滑”完成……今年以来,AIGC以雷霆之姿席卷各行各业,各大AI公司纷纷发力,抢抓大模型及AIGC机遇。
(相关资料图)
乘着人工智能的东风,日前,宜搜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宜搜科技”)现身港交所,欲冲刺“港股AIGC第一股”,中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对于辗转纽交所、科创板未果的宜搜科技而言,“蹭”上AIGC概念为其冲刺上市增加砝码。不过,倘若剥去这层“外衣”,当前公司的收入仍主要来自网文阅读平台,月活用户人数增长迟缓,公司还长期因为内容版权问题诉讼缠身;因侵犯个人信息问题,宜搜科技旗下APP曾被工信部通报下架。
此外,近期证监会国际部对宜搜科技出具补充材料要求,涉及股权架构、股东低价入股、数据安全等问题。想要如愿上市,宜搜科技仍有诸多疑团待解。
业绩增长乏力,被指“套路扣费”
将时间线拨回至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成为国内“搜索引擎一哥”。这一年,看好无线搜索的汪溪,在深圳创办了宜搜科技。
2008年,公司推出针对广大中小企业的“移动顶告”产品,即按照时间长短收费的关键词营销服务,在尚属蓝海的移动搜索引擎营销开辟了一方天地,曾被媒体誉为可以比肩百度的科技公司。
好景不长,自2012年因其“移动顶告”产品陷入“营销骗局风波”以来,宜搜科技在搜索引擎领域逐渐边缘化。
随着数字阅读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2013年,宜搜科技迅速掉转船头,推出“宜搜小说APP”,公司的业务重心也转移至数字阅读、数字内容上。
截止目前,宜搜科技有四大业务板块,分别为数字阅读推荐服务、数字营销服务、网络游戏发行服务及其他数字内容服务。
其中,数字阅读推荐服务是核心业务也是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45.2%、50.4%和53.2%,而“宜搜小说”App正是数字阅读推荐业务主要收入来源,主要通过宜搜小说APP以包含广告服务的免费数字阅读推荐,和付费阅读模式向用户提供文学内容。
紧贴C端的数字阅读,是各大互联网巨头角逐的赛道。掌阅科技、中文在线、阅文集团等上市企业是数字阅读领域的资深玩家;七猫小说、番茄小说、书旗小说、飞度小说等挑战者层出,头部玩家格局在不断变化。
与国内头部数字阅读平台相比,宜搜科技的体量偏小。2020-2022年前三季度,宜搜系列阅读APP的平均月活人数分别为2110万人、2390万人、2550万人。截至2022年上半年,阅文集团月活用户达到2.65亿名,掌阅科技月活用户达到1.6亿名。
强敌环伺下,宜搜科技不断加大广告投放力度。报告期内,宜搜科技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1.22亿元、9927万元、9882万元,分别占收入的29.7%、22.9%、29.7%。该部分销售费用主要为数字阅读推荐服务及网络游戏发行服务的广告支出,2022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38.6%至9311.3万元,占销售及分销开支总额的94.2%。
图片来源:宜搜科技招股书
不过,自2018年免费阅读开始大行其道,数字阅读服务提供商普遍面临更高的获客成本,“宜搜小说”APP的付费用户数量也连年下滑。
招股书显示,宜搜系列阅读App的阅读付费人数从2020年的11.45万人下降到2022年9月30日的4.45万人。报告期内,该App的每月每付费用户平均收益分别为35.7元、45.2元及56.9元。
财经网注意到,在苹果App Store中,不少用户对“宜搜小说”APP给出一星评价,用户评价主要集中于“收费”“VIP也要花钱”“看书价格贵”等。
在黑猫投诉上,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宜搜小说存在“套路扣费”“诱导消费”的情况,称在花费0.5元试用一天后,次日平台直接扣掉158元的年费。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随着月活用户增长迟缓、营销费用不断增加,宜搜科技的业绩“开倒车”。
2020-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别实现营收4.12亿元、4.35亿元、3.34亿元,营收增速在5%左右;净利润分别为3130.5万元、4998.3万元、2994.9万元,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5.54%。
据宜搜科技2019年申报IPO时披露的数据,2016-2018年,公司营收在4亿元左右,2017-2018年净利润分别为5157.27万元,6518.69万元。意味着近两年公司的净利润不及2017年和2018年。
“AIGC第一股”OR“网文搬运商”
上市这件事,对于宜搜科技而言并不陌生。
2014年,公司曾欲冲刺纽交所,但最终作罢;2017年3月挂牌新三板,2019年6月终止挂牌,同年9月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2020年5月,公司主动撤回申报材料,A股上市计划折戟。
本次转战港交所,宜搜科技将目光对准风口之上的“ChatGPT”,冲刺“港股AIGC第一股”。
宜搜科技在招股书中指出,ChatGPT是AIGC的一个分支。与其人工智能网络生态体系更相关的是,AIGC可在内容创作方面带来根本变化。该公司称,其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已积累多年研发经验,将利用经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文学作品。
事实上,通过训练ChatGPT等语言模型进行写作并非新鲜事。
今年2月,中文在线在深交所互动易台上回复投资者称,“数据是组成AIGC的核心生产要素,以ChatGPT为代表的AI模型均需要海量数据支撑才可完成训练,公司积累的海量正版数字内容,可为AI模型提供核心生产要素。”此外,爱奇艺也宣布全面接入百度“文心一言”,合作业务中提到了“小说创作”。
不过,业内对于AI能否代替人类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仍存疑虑。国海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短期来看,AI的提效过程仍依赖人工纠错、引导,还无法脱离人类成为独立的生产力,更多作为辅助工具。
撇开现阶段AIGC能否创作出兼具文学性和商业价值的文学作品不谈,成立至今,宜搜科技并未参与内容生产,主要依赖引入第三方原创内容供应商的网络文学内容,其在版权、IP等方面与同行企业也存在差距。
报告期内,宜搜科技数字阅读内容成本分别为1652.2万元、980.3万元、773万元和516.9万元,成本占比从8.4%降至3.2%。该部分成本即用户在阅读供应商提供的网络文学内容后,公司根据分成模式与阅读内容供应商共享该部分收入,相当于仅“搬运”第三方作品。
图片来源:宜搜科技招股书
或因“版权短板”,宜搜科技频频卷入诉讼纠纷,阅文集团、爱奇艺、优酷、果麦图书、磨铁图书都曾因版权或传播权纠纷起诉过宜搜。
据公开资料,2019年,阅文集团曾诉宜搜小说在网站上提供的《盗墓神机》、《武冠三绝》等小说文学作品构成侵权,最终法院判决宜搜科技赔偿阅文经济损失合计20万元。
天眼查APP显示,与宜搜科技相关的司法案件达1038件,公司作为被告的案件比例为89.8%,其中案由为“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的案件达389件。最近一起在2022年11月开庭,案由仍为“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
图片来源:天眼查APP
“由于传播的内容数量庞大,我们可能无法及时识别所有可能侵犯第三方权利的内容,或根本无法识别。”宜搜科技亦在招股书中直言,日常业务过程中可能会不时卷入基于侵犯第三方版权指控的诉讼。
除了可能发生的版权纠纷,近年来,网文IP改编热度持续走高,宜搜科技或也将错失IP红利。据第三方机构易观数据统计,2022年,包括出版、游戏、影视、动漫、音乐、音频等在内的中国网络文学IP全版权运营市场,整体影响规模超过2520亿元,预计到2025年这一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市场规模年增长预计超百亿。
对比同赛道的掌阅科技来看,2022年,其数字阅读平台的版权成本及版权产品成本分别为2.63亿元、1.19亿元,合计占当期总成本的比例为55.13%。据其财报,除了挖掘数字内容,掌阅科技发展“掌阅文学”内容孵化生态体系,累计签约作者数万名;版权产品业务中,该公司通过运营网络原创等文学版权,向阅读、影视、动漫等各类文化娱乐类客户输出其内容价值和IP价值,从而获取版权及衍生收益。
同期,中文在线的版税成本为1.48亿元,成本占比25.04%。该公司也将“决胜IP”写进了公司战略中,表示将着力打造“网文连载+IP衍生同步开发”的创作模式。
IP商业价值提升的当下,数字阅读平台行业“马太效应”持续显现,仅作为“搬运网文商”的宜搜科技恐难瓜分这一红利。
曾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信息,股东低价入股获关注
大数据时代,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智能算法和荐引擎,几乎能精准的实现“所想即所见”,带来方便之余,侵犯个人信息及隐私等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以工信部为代表的有关部门对侵害用户隐私、过度采集用户信息等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2020年7月,工信部网站曾发布通报,要求下架包括“宜搜漫画”等在内的侵害用户权益且拒不整改的APP。“宜搜漫画”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私自搜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过度索取权限、账号难注销,集齐了所有方式涉嫌侵犯用户隐私,问题较为严重。
近期,证监会国际部对宜搜科技出具补充材料要求,要求其说明公司及参控股公司、主要境内运营实体开发、运营的APP、小程序等产品情况,说明是否涉及向第三方提供信息内容,如提供,说明信息内容的类型,以及信息内容安全保护的措施;收集及储存的用户信息规模、数据收集使用情况,上市前后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的安排或措施。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股东突击“低价”入股情况也获证监会关注。
招股书显示,2023年2月,宜搜科技曾引入多家股东入股。引人侧目的是,在其余股东以每股4元左右价格认购公司股份的同时,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盛大”)的认购价格仅0.97元/股,仅以1905万元便认购公司6.27%股份。
对此,证监会要求宜搜科技说明上海盛大入股发行人价格明显偏低的原因及合规性。
另外,2022年4月,汪溪设立深圳宜聚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汪氏特殊目的公司”),并向宜搜科技的经营实体深圳宜搜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宜搜深圳”)的相关股东收购了部分股权。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汪氏中国特殊目的公司持有宜搜深圳62.1%股份。
对于股权变动,证监会要求公司说明在境内设立汪氏中国特殊目的公司的原因,相关股权转让是否依法缴纳税款。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