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ESG组
作者|袁加息
(资料图)
头图|视觉中国
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040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ESG投资、绿色主题基金、信托责任
去年11月底的时候,永兴材料环保暴雷。永兴材料是江西重要的锂材料供应商,作为新能源概念股获得华夏、国投瑞银、易方达等多家基金重仓。当时,公司的主要工厂由于涉嫌以逃避监管方式向江西锦江中排污,被要求停产检查。
消息一出,永兴材料遭到机构砸盘。重仓该股的基金中,排在第一位的“华夏能源革新股票A”,很可能卖空了所持的5个多亿永兴材料股票。
教训历历在目。新能源是风口,但风口上的公司也会暴雷。
今年的6月30日,深圳的一众公募基金公司首次发布了《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正说到基金们的环境投资策略。这些报告对普通基民是否有参考意义?基金公司们有没有在认真地发掘环境机遇,并且规避环境风险?
目前不要抱太高的期待
说一点背景。公募基金公司的这些报告以后会成为常态。它实际上是深圳市金融监管布置的“作业”。
2021年起,深圳提出建设“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到了2023年,变革的压力给到了在深圳注册的公募基金。他们被要求以统一的模板发布“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于是,事情就和普通投资者、“基民们”产生了联系。
一个最值得关注的话题,是公募能否在环境领域更好维护基民利益,即发掘环境机遇、规避环境风险。(由于基金公司们基本把“环境信息”和“ESG信息”划了等号,本文也权且混着说了。)
各家的报告显示,整合了ESG投资策略的基金产品仍是基金中的“奢侈品”。目前在云云基金公司中,能帮你仔细考虑一下持仓股票的ESG状况的,可能只有头部的那几家公募公司。
例如,资管规模在5000亿以上的如南方、鹏华、博时、景顺长城等,通常设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来制定、执行ESG策略。具体的事务,要求的专业度会非常高。比如景顺长城介绍说,投研团队针对船舶行业的研究,会参考国际海事组织(IMO)对船舶运营碳排放的要求,以此调整投资策略。
总之,高质量的ESG策略,可能是区分头部公募和其他公募的一道分水岭。
稍有些特殊的例子是前海开源。这家资管规模1000亿出头的基金公司,前段时间高调将基金经理崔宸龙任命为公募行业首个“首席ESG官”。事情的渊源,是2021年崔宸龙手下两只新能源主题基金,以119%和109%的收益率夺得当年全行业的冠亚军。这让前海开源一炮走红,成了以新能源投资闻名的基金公司。然而公司的绿色主题产品在2023年全方位拉垮,所以其ESG主张可能要打不少折扣。
这引出另一个问题,即漂绿问题。随着基金公司开始用“ESG投资策略”来吸引投资者,目前程度的“环境信息披露”其实还很难判断基金公司真“漂绿”还是“真绿”。这种真假难辨的状况,大大消磨了这些“环境信息披露”对普通基民的参考价值。
从更专业的角度讲,投资者可以考察基金公司有没有做出一些更具实质性的ESG举措。虎嗅统计了相关的信息,供参考。
几个较大公募基金公司的ESG管理举措披露情况统计重大环境和气候议题识别内部ESG评级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股东积极主义棕色资产披露南方有有有有无鹏华有无无未披露无博时有有无有无招商有有无有无景顺长城有有无有无前海开源有无有,但无具体说明无无大成有无无有无
图:虎嗅根据各家《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整理。其中深圳金融监管局“鼓励”披露的棕色资产状况,则无基金公司披露。
判断基金公司对ESG的重视程度,一个可能有争议的判断方式是:如果基金公司维护着内部自有的ESG评级体系,那么它在ESG投资上一定是认真的。考虑到市面上有很多ESG评级机构在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而一个基金公司依然打算从自身投研需求出发,亲自来做ESG评级,应该可以说明其对ESG策略的重视。
总体上,各家公募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已经显示出行业内“有”与“没有”的分野——有没有ESG治理架构、ESG投资策略,以及一些有效ESG举措。
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有效”与“无效”。
2022,绿色主题基金跑输大盘
基金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报告》里面可能最“说人话”的部分,是一章叫作“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这部分说到了公司拥有的绿色基金产品规模。
由于2021年新能源行业大爆发,绿色主题基金也受到基民的追捧。但是情况在2022年急转直下。这一年,沪指全年跌幅15%,下半年的行情尤其惨淡,新能源行业也不好过。
据平安证券《2022 年度绿色金融发展报告》统计,2022年绿色基金的收益率跑输了大盘。(见下)
另据上海华证,2022年整体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9.93%。相比之下绿色基金的收益率更是惨不忍睹。
所以基金公司们对2022年的绿色产品,也不是特别好交代。各家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显示,2022年内,多数基金公司依然在发布新的绿色主题基金产品,但存量池子里面的资金流失也十分厉害。像博时、前海开源两家没有新发绿色基金的公司,存量规模发生了显著的缩水;此外景顺长城虽然有新发绿色基金产品,但相关资管规模依然缩减严重(见下表)。
绿色主题基金产品统计2021年末规模(亿元)2022年末规模(亿元)年度变动比例2022年新发绿色主题基金数南方-99.71-3博时25.920.7-20.1%0鹏华79.3123.1+55.2%2招商13.729.8+117.5%-景顺长城208.3116.3-44.2%2前海开源429.6294.2-31.5%0大成0.65+733%-安信14.354.2+279%1
图:主要几家深圳注册的基金公司的绿色主题基金产品数据统计。图中“-”指未披露。此外,各家对“绿色主题”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影响整体行业的可比性。
一个更普遍的状况是,基金公司总体投向绿色产业、绿债的钱,在2022年有显著减少。绿色产业对资金的需求按说是巨大的,但这个资金蓄水池为什么在2022年暂时满溢了(至少是对于公募的资金来说),这或许是宏观政策层需要思考的问题。
图:南方基金绿色投资规模,2021 vs. 2022。| 图片来源:南方基金《2022年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不过,数字的背后,一些公募基金公司的努力不能被埋没。新能源股票在2022年的总体走势虽然不佳,但新的机遇依然在涌现。从光伏、电池、整车,到后来的锂矿、隔膜,再到新能源基建,在新能源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投资的机会也在变化。拥有更有效ESG投研能力的基金公司,也能更灵敏地抓住这些机会。
这反过来说明,当下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标准或许存在一个问题:未显示绿色投资的收益与效率。单从现有的数据披露结构上,不太能直观地看到哪些基金公司能更为灵敏地嗅到新的绿色机遇,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不同基金公司在这方面的高下之分是存在的。
除了上述情况,2022年的公募的绿色资产上,还发生了两件有意思的新事情。
第一个是“绿色资产证券化”的兴起。这说白了就是REITs,诸如光伏电厂、风电场等绿色设施开始作为基金上市交易。这部分资产开始占据基金公司绿色投资的一小部分比例。
第二个是基金公司开始计算“持仓碳排放”(或曰“投资组合碳足迹”)。这也是深圳监管的要求,即要根据各个被投企业的碳排放,换算出投资组合的碳足迹。但这次基金公司算得并不全面,出来的数据不可比。未来等这个数据更为规范,将成为资本市场倒逼产业减碳的一个新抓手。
能否保证不踩雷?
所以,ESG投资有没有未来?
对新能源和绿色产业的投资,肯定是有未来的。但基金公司能否用ESG策略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收益,这还尚未被完全证实,要看基金公司自己有没有这个信心。
对此,南方基金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给出了一个很标准的回应。公司的中长期目标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维度。微观上,南方要“逐步建立一套超越单纯财务数据的评估框架……预警尾部风险,识别潜在机遇”,从而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宏观上,就是通过ESG投资来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普通基民的诉求,显然偏向于微观。他们需要分享到经济绿色发展的果实,并且确保自己的资产不受环境和气候风险、合规风险和不良企业的侵害。
目前而言,国内的资管机构还不大会像国际上最先进的资管机构那样做具体的许诺。这些许诺可能是:把投资组合中的气候风险、高碳资产、生物多样性风险等等,减少到一个怎样的程度。
或许西方资管人的这些表述过于不接地气了,国内基金公司应该给出更适应于中国市场的ESG目标和承诺。2021年底,南方基金推出“南方中证长江保护主题ETF”,是一个很前沿的尝试。该产品的理念在于,致力于长江生态保护的企业,未来将会获益于长江流域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但这支基金建仓在了山顶上,发行之后的半年跌幅近30%,之后业绩保持稳定。但其价值还尚未兑现。
还是实在点最好,保证尽可能不踩雷。比如回到永兴材料的例子上,这种雷应该怎么避?2022年底以来江西锂原料产业经历了一番环保整治,在政府执法和媒体走访中暴露出不少问题。我们以后见之明往回看,如果能向企业施压,促使其提升合规标准和环保透明度,或许能降低类似的风险。再如最近的医疗反腐,如果基金能对腐败问题有防范,显然是基民的民心所向。
据披露,很多基金公司都在做类似的事了,但保证“不踩雷”就太理想了。希望他们可以提升ESG投研水平,多多证明自己。
最后,读完各家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之后,有个感受不得不提。目前的报告格式要求,会从2023年维持到2025年。但其内容还是多多少少有“向监管交作业”的感觉,给普通投资者的参考价值有限。广大对绿色主题和ESG策略感兴趣的基民们,可以联合起来让基金公司把报告再写好一点。
感谢您的阅读。ESG从业者或对此有兴趣的研究者、投资者,欢迎扫描下面二维码,申请加入我们社群。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